有一種委屈叫“我是過敏體質”丨世界過敏性疾病日
2005年6月28日,世界變態反應組織(WAO)聯合各國變態反應機構共同發起了對抗過敏性疾病的全球倡議,將每年的7月8日定為世界過敏性疾病日。旨在通過增強全民對過敏性疾病的認識,共同來預防和控制過敏性疾病。
什么是過敏性疾病?
過敏性疾病又稱變態反應性疾病,是因為病人敏感性過高,在血液中產生一種對某種特殊的過敏原過敏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抗體(IgE),這種病人有遺傳傾向。
世界變態反應組織對30個國家過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這些國家的總人口中,22%的人患有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哮喘、結膜炎、濕疹、食物過敏、藥物過敏等。
過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問題,早已被列為全球第六大慢性疾病。據世界變態反應組織報告,全世界有30%至40%的普通人被過敏問題困擾。全球范圍內:
- 約有2.5億人食物過敏
- 3億人哮喘
- 4億人患有鼻炎
總人口中十分之一有藥物過敏反應。
很多人誤以為過敏是皮膚反應,實際上,它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包括濕疹、蕁麻疹、過敏性鼻炎、哮喘、過敏性結膜炎、食物過敏、藥物過敏等。
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的工作流程如下:
在醫學上,這種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對無害的物質進行攻擊而引起的過敏情況,稱為“變態反應”。
變態反應性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系統性疾病,各個年齡段都有可能發生。身體以下部位最容易遭到過敏侵襲:
身體4個部位最容易過敏
呼吸系統過敏:包括過敏性鼻炎、過敏性氣管炎、過敏性哮喘等,主要表現為打噴嚏、流鼻涕、流眼淚、鼻子發癢、喘息、憋氣……
皮膚過敏:有濕疹、藥疹、蕁麻疹、接觸性皮炎等,表現為各類皮疹,大多具有紅、腫、癢的特點。
眼睛過敏:可引起過敏性結膜炎,眼睛會紅腫、發癢、有黏性分泌物。
消化道過敏:消化道過敏則會出現腹痛、嘔吐、排便異常等癥狀。
嚴重過敏情況下,還可能出現皮膚潮紅、窒息、血壓降低、視物不清、暈厥、喪失意識等全身過敏反應。
過敏是遺傳與環境綜合作用的結果,雖然不能算遺傳病,但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此外,大量使用化學物品,環境污染日益加重,也是過敏高發的原因。
揪出身邊的過敏原
過敏原是使人過敏的抗原,空氣、食物、飲料、藥物、日常用品中都有它們的蹤影,幾乎無處不在。常過敏的患者只有通過過敏原篩查檢測確認源頭,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根據接觸過敏原的不同途徑,通常將其分為4類:
- 吸入性過敏原,包括花粉、塵螨、霉菌、寵物皮屑等。
- 食入性過敏原,如牛奶、雞蛋、谷物、牛羊肉、海鮮、堅果等。
- 接觸性過敏原,包括各類化妝品、染發劑、有機溶劑等。
- 藥物過敏原,可通過食入、吸入、接觸或注射使人致敏并發生過敏反應。
其中,注射誘發的過敏反應最嚴重,如注射青霉素可能導致過敏性休克。所以,藥物能口服就不要注射。
此外,人的過敏不是一成不變的,可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比如有的人小時候吃雞蛋過敏,長大后突然好了,卻又開始對花粉過敏了。
1歲半前:食物過敏多見
嬰幼兒食物過敏的發病率高,常見過敏原是牛奶、雞蛋(蛋清)等。超過80%的幼兒食物過敏情況會在3~5歲后有所緩解。
青壯年期:當心花粉過敏和接觸性過敏
成年人特別是女性的接觸性過敏比較常見,如化妝品、金屬飾品、染發劑等。對花粉過敏的人會表現出過敏性鼻炎、結膜炎、哮喘等癥狀,多集中在青壯年期起病。
老年人:謹防染發劑
老年人染發比較頻繁,因染發劑過敏導致的接觸性皮炎時有發生。
預防過敏
和普通人相比,容易過敏的人除了要學會躲開過敏原,還要做好以下幾個生活細節。
- 飲食最忌諱油膩
日常飲食最好以清淡、均衡為主,粗細葷素搭配適當。過敏性體質的人應該盡量少吃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腥膻發物、濃茶、咖啡,少吃甜食。
建議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可加強機體免疫力。卷心菜和柑橘類食物有助于改善過敏。
- 調整生活習慣
起居應有規律,不要熬夜。洗臉、刷牙要用溫水,經常換洗衣物。枕頭、床單、被褥等要經常清洗且晾曬。不要待在花粉濃度高或者正在刷油漆的地方。
- 規律運動
適當鍛煉身體,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增加戶外運動,有助放松身心。同時,患者可配合藥膳來增強免疫力,對改善過敏體質有顯著效果。
- 遠離過敏原
春季時節,患者要減少室外活動時間,避免接觸花粉,預防過敏。必要時進行過敏原檢查,作為參考依據。
花粉、霉菌、寵物和螨蟲過敏者:可以進行脫敏治療。一般來說,3~6個月就可起效,應該在癥狀消失后繼續用藥。
建議治療2年,可保證療效持續多年,甚至終身。
- 食物過敏者:雖然目前無法“根治”,但及時找出致敏食物,就能避免禍從口入。
- 皮膚過敏者:過敏人群通常皮膚也很敏感。選擇護膚品時一定要慎重,不要使用含有香料、酒精和果酸的產品。這類產品對肌膚刺激大,容易引起過敏。
治療過敏
- 脫敏治療
又稱特異性免疫治療,是針對過敏患者采用的一項特殊治療措施。在臨床上確定患者的過敏原之后,將過敏原制成變應原提取液,制成不同濃度的制劑,反復注射或者通過方式與患者多次接觸,劑量濃度逐漸遞增,從而提高患者對該變異原的耐受性。進而使接觸過敏原患不再出現臨床癥狀。不過,脫敏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般需要3~5年。
- 服用藥物
抗過敏藥包括:苯海拉明、異丙嗪、撲爾敏、賽庚啶、阿司咪唑、特非拉丁、酮替芬、氯雷他定等。不過這些藥物的副作用也不同小視。通常都會引起粒細胞減少、頭暈、嗜睡、長期服用可致貧血,有可能誘發癲嫻、增加體重,導致心律失常,還會引起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等。
- 生物治療
在過敏性疾病的治療上,一些研究人員也正嘗試用干細胞來解決。
臨床研究中間充質干細胞是應用最多的一類細胞,全球共有14款干細胞藥物獲批上市,其中11款均為不同組織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藥物。因具有獨特的免疫調節特性,是最有望成為治療各種炎癥疾病的“工具”。
我國有學者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將脂肪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對致敏前或致敏后的幼鼠食物過敏均有免疫干預作用,致敏后干細胞移植比致敏前移植免疫調節效果更好。
國內也有公司發明出一種用于治療春季過敏和過敏性哮喘的注射劑,這種注射劑以細胞為主要成分,每20ML注射劑中細胞含量為1000萬個細胞,成分為取自人體組織的間充質干細胞,經臨床觀察,7天內出現明顯的臨床療效,而且治療程序簡便,作用持久。
- 運動療法
運動療法最能予以調動患者自身能動性、加強精神與意志的鍛煉、建立積極樂觀向上而戰勝疾病的信心。往往在患者不經意的運動中,使疾病悄然遁形。既能健身又能加強意志的運動療法,在社會生活節奏口趨加快、競爭日趨緊張激烈的今天,也已受到越來越多的現代人青睞。
配合必要的運動治療,運動是防治過敏性鼻炎的有效措施。俗話說:“生命在于運動”,長期堅持適當運動一定會帶給人們很多益處。針對過敏性鼻炎患者來說,運動也是非常重要的。現有研究發現,堅持運動可增加血液循環、降低鼻腔氣道阻力,從而提高過敏性的鼻道、鼻竇、肺部等器官的調控能力。過敏性鼻炎患者防治配合經常的適量運動,需要掌握下述的運動鍛煉原則。
干細胞
間充質干細胞(MSCs)是一種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的成體干細胞,它不僅可以分化成各種功能細胞直接修復受損的組織器官,還具有優秀的抗炎和雙向免疫調節功能,可以廣泛抑制多種免疫細胞的活化和功能,包括巨噬細胞、粒細胞、自然殺傷細胞、樹突狀細胞、T細胞和B細胞等。
目前國內科學家證實,干細胞通過抑制TH2的過度表達來實現TH1 / TH2比例的重新平衡,從而減少了過敏性鼻炎的鼻腔炎癥。
干細胞治療過敏性鼻炎的主要機制
1、組織修復作用:干細胞在培養的過程中會分泌出多種修復因子和營養因子,能夠幫助機體修復鼻粘膜,重建鼻粘膜的正常結構;
2、免疫調控作用:經研究發現干細胞能夠在機體內分泌出抑炎因子,能夠有效抑制淋巴T細胞的過度增殖,上調Treg細胞的數量,通過調整機體內的免疫平衡,來控制過敏性鼻炎;
3、炎癥控制作用:干細胞在炎癥修復中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調節的特性,可通過再生和分泌細胞因子對抗炎癥,修復炎癥,安全有效。
正因干細胞的獨特生物學特性,為探索變應性鼻炎提供了新干預方案的新方法,未來的臨床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隨著干細胞技術的提高,必將使干細胞過敏性鼻炎的防治邁上一個新臺階,干細胞開辟了治愈過敏性疾病的新路線!
過敏小貼士
- 做過敏源檢測,遠離明確的過敏源;
- 換季期間室外活動戴好口罩,早晚進行鼻腔沖洗等預防性措施;
- 謹慎使用藥物,某些藥物使用前需做皮試;
- 可在醫生指導下家中備相應的抗過敏藥物。
【吉卡提示】本平臺分享的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咨詢專業人士或前往醫療機構進行就醫。
【版權聲明】吉卡生物所發布的圖片來源于攝圖網,文章內容來源于網絡,如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管理員,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關鍵詞:
過敏性疾病,過敏原,干細胞鼻炎